9月3日,遵义市举行推动遵义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系列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以“遵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为主题,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市生态环境局就近年来遵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相关工作及取得的成就进行发布,并就河流水环境治理、十年禁渔等工作回答笔者提问。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夯实管护基础、强化刚性约束、坚持标本兼治,在制度建设、问题整治、资源管控、生态环境改善方面深耕细作,管河治水成效明显,先后多次受到各级、各类表彰。2020年,赤水河(遵义段)以99.5分高分通过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验收。2021年,遵义市河长制办公室获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赤水河(遵义段)获水利部第二届最美家乡河称号。2022年、2023年连续2年获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河长制成效明显地方”的通报。2023年,湄潭县获国务院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督查激励表彰(获激励资金1000万元)。遵义市赤水河流域茅台酒地理标志保护生态示范区、遵义市湄潭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3—2024年,赤水河、乌江、芙蓉江先后获批省级美丽幸福河流。2021—2023年,遵义市河长制工作在省级考核中连续三年获第二名。
近年来,全市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制定出台了河长制会议制度、工作职责、河长述职、考核办法等10项制度,市、县、乡(镇)、村(社)分级负责的责任机制和激励问责的奖惩机制逐步形成,市级财政、各县(市、区)将河长制工作经费、河流划界等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3165名、巡河保洁员2596名,设置水利专家和环保专家530名,聘请河道警长347名,招募民间志愿者1403名,为河长制扎实推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问题清理整治上,遵义市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持续推进河流名录梳理复核、河流水域岸线管控边界明确、强化涉水活动管理及涉河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水行政监督执法等工作,有效遏制河流乱象,目前,全市已建立964条河流信息台账,完成964条河流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历年“四乱”问题已基本清零。
在资源管控上,遵义市严守水资源刚性约束和生态红线,创建节水型行政机关和县域节水型社会,积极探索推进再生水利用项目建设,目前,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2%以上,均优于省级控制目标。建成节水单位731个,节水型行政机关建成率100%,50%的县市区成功创建县域节水型社会。播州区成功申报全国第一批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 2023年全市河道外非常规水利用量达925万立方米,较2022年增加155%。
在生态环境改善上,今年1至7月,中心四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30个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5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到考核标准,水质达标率100%,河库水质持续向好;河流污染源整治有力,生态环境部交办遵义市乌江干流和赤水河干流的97个排污口问题,已完成整治96个,入河排污口管理、整治有序推进。全市8条城市黑臭水体中已有6条得到有效整治,全市建有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42座,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此外,还建成城镇生活污水管网3300余公里,近两年管网建设改造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以来,遵义市先后实施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22个、全国小流域治理示范建设项目1个,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由“十三五”期末的8188平方公里下降至7970平方公里;此外,遵义市还有序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小水电清理整改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李玺/文 吴凡/图)